转战北交所!多家沪深IPO企业改道北交所上市,关键“老问题”或成监管问询新焦点
截至目前,北交所开市已经两周年,其自设立以来,不断通过各项改革举措帮助中小企业打通上市之路,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从统计数据来看,今年前三季度,北交所共有60家企业发行上市,同比上升71.43%,总融资规模110.99亿元,同比增长68.98%。
11月27日,豪钢重工北交所上市申请获受理。豪钢重工在2019年终止新三板挂牌,2021年在山西证监局辅导备案登记,拟申请沪深交易所IPO。但是,2022年8月份,豪钢重工二次挂牌新三板,目标改为北交所上市。
随着北交所各种制度的逐步完善,也吸引了一些在沪深板块IPO进展不顺利的公司。据Wind数据统计,11月份以来,截至11月27日,北交所共受理8家企业上市申请。其中,豪钢重工、千禧龙纤、大鹏工业、九州风神4家公司均为转道而来。而今年以来,累计有27家公司改道北交所上市获受理,其中,前进科技已上市。
不过从相关公司披露的信息来看,此前被沪深交易所以及证监会问询的一些重点问题,并未完全得以解决,此次又成为北交所关注的重点。在北交所严格审核之下,这些改道企业能否顺利上市,仍有待观察。
改道原因分析
通过对问询函回复以及对这些改道企业的研究,企业“改道”北交所的几大原因:1、受前次IPO申报板块审核形势影响,企业需调整上市计划;2、企业自身内部因素或新冠疫情等外部因素导致经营规模缩小、业绩产生波动;3、北交所上市制度包容性更强;4、北交所上市时间更短、效率更高;5、北交所允许转板。
企业在北交所连续上市满一年,符合转入板块的上市条件,便可申请转板。并且目前存在成功的案例,这就意味着在企业登陆北交所的同时仍保留着向其他板块转入的权利。北交所主要服务“中小企业”,其在制度层面充分尊重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规律和成长阶段。对比核心上市条件如企业的预计市值、营业收入、净利润、经营活动现金流等方面,北交所上市门槛显著低于科创板和创业板。
据统计,2022年科创板、创业板IPO企业从受理到上市时间平均数分别为350天、536天,而北交所IPO企业从受理到上市时间平均数仅198天,显著低于其他板块。北交所上市时间更短、效率更高,对于短期内有募资需求的企业来说或更有吸引力。因此,改道北交所或许是这些企业上市的最好选择。
总结
综上,改道北交所的企业大多都是因为对自身定位不够清晰、对于上市板块的审核态势把握不足、同时还受到不可控的外部环境影响、在审核过程中逐渐发现企业不适合原本的板块,出于风险评判,最终撤回前次申报,调整企业自身问题,改换赛道重新冲击IPO。
北交所作为专为创新型中小企业量身打造的平台,定位于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主阵地,对中小企业而言无疑是一次重大的历史机遇,有助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局,因此相比于沪深交易所的板块,更适合成为中小企业的上市选择。
而且企业从接受上市辅导起,对上市板块的选择是极为重要的一环,行业、发展阶段、所处区域以及发行上市条件等,都会影响上市板块的选择。
因此,我们建议企业在接受上市辅导之前可以先寻求专业的IPO咨询机构,帮助企业找准定位,选择适合的上市板块,若企业若忽视自身的定位,上市步伐迈太大从而导致上市失败,其时间成本还是经济成本都是不可忽视的。
来 源 | 证监会、北交所、证券市场周刊等公开资料